第558,559节 唐国大朝,当务之急(/)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十月十八,唐国大朝。

    按照还不完善的《大唐会典》,唐国朝会分为内朝,常朝,大朝三种。

    内朝不定期不定时,参与内朝者一般只有政事堂,军师阁,御史台三府正副长官,以及唐王特别指定的官员,也称御前朝会。内朝上一般是文武宰执和唐王讨论军政大事,出台草案。

    但由于唐国初创,三府官员缺额很多,所以目前还不重要。

    常朝逢三六九举行,临安正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常朝一般是官员当堂奏事,朝议唐王难以决断的大政草案,以及直接宣布王命。

    大朝每月初一和十八举行,京中七品以上官员参加,唐王和王后御门听政。大朝一般是直接颁布大诏,接受群臣朝贺,并不议论政事。

    可如今的唐国大朝,却要议论政事。

    为何?

    因为唐国官员如今非常精简,很多职位都是空缺,哪怕是大朝,临安城中也只有两百来人有资格参加,实际上等同于常朝。

    “咚—咚—”

    凤凰山宫的钟声敲响,唐国文武百官们完,新任命的秘书郎执笔写下:“唐四年十月十八,大朝。王准郑思肖奏,调道官于东州。”

    郑思肖退下之后,礼部侍郎周三慎出列奏道:“启奏大王,如今大唐虽初创,可王室内庭之礼不可废也。臣闻王宫尚无阉人为侍,恐为天下笑也。臣听说,就这临安城中,还有不少宋宫阉人,衣食无着,贫苦交加,生缺衣食,死如野狗。”

    “倘若大王下诏选用,一来可充实宫廷,而来亦可施恩于彼,两全其美也。”

    原来,宋朝灭亡后,临安皇宫的数千宦官顿时没了去处,沦为城中的最底层。这些年很多宦官没有熬过来,现在也不剩多少了。

    另一个官员也出列说道:“大王,周侍郎所言不差。这宫中,终究不能缺了阉人。宫中侍女虽多,但没有阉人做工,很多事力不能及啊。再说,自古宫中皆有阉人,我大唐不用,恐为天下后世非议也。”

    李洛点点头:“准奏。着礼部会同临安府尹,警士堂,遴选宋宫阉人。只要没有劣迹者,皆可入宫。”

    林必举出列奏道:“启禀大王,如今四州人口田亩皆已经普查经界完毕。各地数目由乡村公所详查后汇总上报,很多历年逃匿的隐户,讨户,流民都被搜检,料无偏差。”

    “浙州有人口一千一百一十三万余;扬州有口四百六十万余(苏南皖南);赣州(江西)一千三百二十四万余;闽州四百零八万余;东州一百一十一万余。我大唐四州人口共计三千四百万口。”

    李洛和崔秀宁都露出笑容,三千四百万啊,接近南宋的一半人口了。南宋在册人口最多的时期,也才八千多万啊。当然,南宋没有统计汉人之外的人口。而唐国这次的普查不止是汉人。

    文武大臣听到林必举汇报的最新数字,也都神色振奋。

    却听林必举继续说道:“四州共有水田一百兆三千四百七十七万余亩,旱地一百兆四千七百二十一万余亩……”

    这个数字已经占到南宋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了。

    “只是,虽然水利灌溉工程已经修葺完善,可民间急缺耕牛。这些年流民四起,百姓无奈之下宰杀耕牛,加上元军频繁征发耕牛服役,导致耕牛数量大减。”

    “如今,民间耕牛总共只有十七万头,不足宋时一成啊!百姓耕地,男拉女推,一家数口一起上阵,也抵不过一头牛啊。”

    林必举说到这里,满脸忧色,“大唐要恢复农耕,如今最紧要的大事,就是耕牛。没有大量耕牛补充,明年夏秋要想丰收,绝无可能。”

    李洛也皱起眉头,粮食是除了人口外最重要的资源。明天能不能丰收,决定了唐国能不能开疆拓土。

    可是,他上哪里去搞那么多耕牛?

    崔秀宁道:“辽东的盐马贸易,全部改成盐牛贸易,行不行?”

    林必举苦笑道:“启禀王后,这缺口太大了。辽东一年才能来多少牛?臣算过,最少需要五十万头,才能满足全面复耕之需啊。”

    君臣议论半天,也难以短期内解决耕牛问题,李洛只好宣布散朝,容后再议。

    …………

    “耕牛是的大事,要抓。但传国玉玺也是大事,而且夜长梦多,我们要赶紧行动。”

    李洛和崔秀宁回到后宫,就直接谈论到传国玉玺。

    “问题是,派谁去呢?这么重要的事,到底派谁去合适?”崔秀宁道,“你要准备打仗,应对元军反扑,肯定走不开。要不我亲自去?”

    “你去?不行!”李洛想都不想的拒绝,“传国玉玺是很重要,但在我眼里还没有你重要,你不能亲自去冒险!”

    两人正在商议行动人选,忽然有人求见。

    特察局总务处的李绵赶过来汇报一个重要的消息。

    “大王,老师,云南军情!也先帖木儿已经攻入缅甸京城蒲甘,杀了蒲甘国王官员一千多人,蒲甘城被元军屠城!蒲甘已亡!”李绵取出一份文件。

    缅甸亡了?

    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虽然并不意外,却多少有点感慨。

    缅甸蒲甘王朝坚持抵抗一年,还是亡国了啊。

    这一年时间,缅甸拖住了也先帖木儿的重兵集团,硬是让十几万精锐元军无法北上攻打东南。

    客观上,也是缅甸的坚持抵抗为反元势力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南方元军最精锐的兵马,就是云南王的大军。无论是张弘范,还是完哲都,忽都帖木儿的兵马,都没有云南王那么多骑兵。

    据情报,云南王的攻缅大军有十六七万,其中骑兵就超过七万。

    这还不算,与张弘范等三人以汉奸军为主的军队不同,云南王的大军中汉奸军很少,不会超过五万人,大半都是蒙古色目兵,西南蛮兵,甚至金齿兵。

    这些兵马本身比较野蛮,又以抢劫战利品为生,这些年跟着元军尝到了很多甜头,战斗意志不是汉奸军能比的。

    李绵继续汇报:“也先帖木儿在蒲甘国大肆招募各寨蛮兵,抢劫蒲甘国的粮仓,大象,马匹,奴隶。他们北归时,肯定不会缺乏粮草,可能还会增加几万蛮兵。”

    李洛点点头,“正常的很。也先帖木儿灭了蒲甘,声势大振,蒲甘国内很多墙头草的豪族都会归附。不过,也先帖木儿要想北征两江湖广,起码还需要一个月。”

    李绵道:“综合各方的情报,臣等预估,两个月内会有大战。四川元军可能会攻打萧隐,也先帖木儿的主力元军会经湖广攻打大唐,田家黄家岑家的土司兵马可能会攻打广东灭宋。”

    崔秀宁问:“那大理军,安南军,吐蕃军的动向呢?”

    李绵回答:“大理方向没有重要的情报,段氏父子肯定是要出兵的,但他们到底是攻梁还是攻唐,还没有确定。安南元军会和也先帖木儿合兵一处,吐蕃那边还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我们的人去吐蕃也不久。”

    “吐蕃军一定会先攻梁。”李洛判断道,“段氏和父子不会放任吐蕃军绕道大理。吐蕃军东来,湖广是绕不开的,萧梁首当其冲。”

    李绵退下之后,李洛拿出地图和崔秀宁看了半天,耳鬓厮磨的商量。

    “……各方各族敌军加起来,最少五十万,最多七十万,取中间值六十算。”崔秀宁写出一个数字,“我们的兵马呢?唐国老兵加新兵有四十万,萧梁现在有三十万,赵宋有十五万。加起来,八十五万。”

    李洛摇头,用手指点点地图,“我们空有兵力多。唐军四十万,新兵就占了大半。江浙新兵训练不到半年,福建新兵训练最短,还不到两个月。真正能打的,还是十几万老兵。”

    “再说萧梁,号称三十万,但老兵只有五万多,其余全部是最近招募的新兵,训练不到两个月。赵宋的情况也差不多。”

    “反观元军,除了大量的蒙古色目骑兵,其他兵马也都是老兵,族属成分很杂,兵员更加野蛮。而且,元军这次骑兵很多,加起来光骑兵就有十几万。而唐军现在只有骑兵三万,梁军骑兵不过数千,宋军更是没有成建制的骑兵。”

    崔秀宁道:“我最担心的还不在这,而是火药!我们的火药受到硝的影响很大,半个月内再找不到大硝洞,下次大战火器就只能帮点小忙了。”

    “那个硝工出身的奸细呢?你不是说他擅长找硝洞么?难道他宁死不降?”李洛听到火药不够,立刻整个人都不好了。

    火药不够,光靠冷兵器打,就算能打赢,他的老兵估计也要死光了。

    现在最严重的不是耕牛了,当务之急是火药,或者说是硝!

    ps:今天打点滴,只能这样了,症状很严重。。。在家人的反对下执意更新了几千字。。。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看小说不过瘾,来古风电影网!看美剧尽在gfd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