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百家争鸣之始(/)

    [一起品小说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为开发招贤台,赢稷从商城回返蓝田,由于已经把商城建设之事和王猛交代清楚,他就直接在蓝田侯府住下,没有回返去了。

    不过他麾下的近卫军依然在孙膑和典韦的带领下,回了商城,倒不是去参与防守。

    对深处秦岭复地,周边没有敌人的商城来说,有徐荣和他麾下的士兵镇守已经足够了。

    孙膑和典韦是带着新招募的士兵,在商城周边大行练兵之事。

    一段时间下来,商城周边的凶猛野兽被近卫军一扫而空,而更深处的异兽,也在典韦这个猛人的征伐下,绝迹殆尽。

    有了典韦送上来的异兽皮,加上这段时间托各地商行还有九州商会收购上来的空冥石。

    赢稷在空闲时间就开始炼制起乾坤袋,炼制累了就到府衙看看荀彧怎么办公,或是到招贤馆接待一下前来投效的人才。

    这天,赢稷如往常一般来到府衙大堂,就听荀彧对他道。

    “主公,学宫已大体建造完成,主公可要去看看?”

    “啊。”赢稷一楞,随即欣然道,“好,文若快带我去看看。”

    “主公请。”

    两人出了府衙,坐上马车,出了蓝田东门,朝秦岭方向行了盏茶时间,随后转道向南,整个路程大约走了半个时辰,才来到学宫所在。

    “好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下车后,赢稷抬头望去,只见一处占地极广的院落依山而建。

    院落在山脚下,周围环绕溪水,绿树成荫,头顶山峰隐现在白云之间。

    见状,赢稷又不禁感叹道:“文若,确是选的好地方。”

    “主公过奖了。”荀彧道,“主公请,臣带你去里面看看。”

    “好。”赢稷点头,和荀彧携手往里走去,两人艺高人胆大,直接让一众侍卫在外候着。

    沿着青石板路,朝前走了大约三十余步,到了大门处。

    这时,荀彧突然停下,抬手指着大门上的牌匾,道:“主公,学宫虽已建好,可如今还缺一名字,请主公为其赐名。”

    “名字吗?”赢稷抬头打量着大门之上的紫檀木,上面空空如也,他却陷入了沉思。

    原先,赢稷想把后世出现的第一所学宫——稷下学宫的名号,直接拿来用,可巧合的是他的名字中正好有个稷字。

    “稷下,稷下。”这样叫起来,仿佛这学宫就在他之下一般。

    在这个时节,哪怕赢稷再怎么心大,也是不敢直接说世间百家处于他之下的。

    “百家,百家。”想到这里,赢稷突然灵光闪现,心想,“既然我建造的这处学宫本就是为了招揽百家人才,何不就叫百家学府。”

    一念及此,赢稷回望荀彧道:“文若,你觉得‘百家学府’这名字如何?”

    “‘百家学府’?纳百家学说于一体,主公这名字正合书院理念,臣无异议。”荀彧琢磨了一阵,点头道。

    “哈哈,如此就这么定下了。”笑毕,赢稷直接现出一个九州鼎,以鼎做笔,直接在紫檀木上刻下了“百家学府”四个大字。

    四字落下,冥冥中又是一股气运朝鼎中汇聚而来。

    “好。”见此异状,赢稷欣喜不已。

    随后,两人又朝里走。

    一路上,荀彧一一给赢稷介绍各处建筑。

    走到中央百家论坛的时候,荀彧再次停步,神色略显凝重,道:“主公,这书院与私塾之事铺开,可就如山洪泄地,覆水不可收,怕是会得罪一些世家豪族,不知主公是如何看待世家与寒门的?”

    赢稷不假思索道:“本公对世家、寒门一视同仁,向无成见,今日之寒门又岂知不是明日之世家?”

    “至于得罪一部分世家豪族,这本在预料之中,大势如此,岂是人力能挡,那些陈腐不堪的家族,得罪了就得罪了,今后我之治下,最不缺的就是各路人才。”

    荀彧点点头,心中对赢稷的回答倒是松了口气,他就怕自家主公心高气傲,不把世间任何人放在眼中。

    既然世家与寒门在己方一视同仁,那那些世家豪门就不能多说什么,如若因此怀恨于心,也就莫怪他们秋后算账了。

    另外一边,赢稷沿着百家论坛走了一圈,停下向荀彧道:“文若,百家学府虽立,可想打响名号,还需一位大贤坐镇,本公想请荀况先生来做第一任祭酒,你看如何?”

    “家祖?”荀彧一愣,随后不禁点头,他爷爷的名声,确实足以担当学府祭酒,且能借助对方的名声,招揽各路大贤。

    “主公此言大善。”荀彧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道,“不过想请家祖前来,怕是不容易。”

    “哈哈。”赢稷笑道,“对旁人来说不容易,可对荀氏王佐的邀请,荀况老先生应当会给几分面子,不多说,请老先生驾临的事,就拜托文若了。”

    “主公。”对赢稷的无赖,荀彧苦笑不已。

    “主公却是高看于我了,家祖行程可不是臣能够左右的,况且家祖一项不参与世间纷争,这学府在主公治下……”

    “在我治下怎么了?”赢稷插口打断道,“文若,也怪本公没说清楚,百家学宫虽在我等治下,可我并无禁锢之意。”

    “主公的意思是?”荀彧心中一动,如果真如他心中所想,那他对自家主公的评价,可要提上一层了。

    赢稷不知荀彧所想,负手淡笑道:“百家学宫虽出自我等,不过本公无意把学宫当成麾下势力,日后招生时,本公也不会禁止其他势力的人才前来求学。”

    “而不管是学子还是学院的师长想离去,我一律不会强留。”

    “另外,本公允许他们在学院内‘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

    一番话说完,过了良久,荀彧才反应过来,他拱手叹服道:“主公高见,此例一开,天下人才入主公壑中。”

    “哈哈哈。”赢稷大笑,倒不是他不希望前来的人才都投效于他,而是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只有把百家学院和商城那样,当成是绝对中立的势力,才会令天下人纷至沓来。

    况且,即使不做强求,那些前来教师、求学的人才,也会天然对他生好感,两厢对比,只要不是他太过不符合对方的投效标准,自然能轻易招揽人才效力。

    “主公准备何时开启百家学府?”回去的路上,荀彧问道。

    “宣传之事,明日就可进行。”赢稷沉吟片刻道,“至于开府之日,就定在两个月后的重阳之日。”

    “是,主公。”

    有了决定,两人当即回到府衙,开始准备工作。

    于内,荀彧召集府衙官吏,开始在南方铺开私塾之事。

    让这段时间前来投效,能力不够,却熟识一些文字的人,前往教导治下民众。

    一时间,蓝田周边文武风气大盛。

    日出之时,乡间里社响起一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有譬如:“天对地,雨对分。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里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到了日落时分,村上晒谷场,又是响起一阵阵呼喝声,有军中士卒在教导村人习练强身健体之术。

    当日,赢稷拿出《千字文》和《笠翁对韵》这等朗朗上口的蒙学之作时,府衙众人可是惊叹连连。

    又见赢稷让军中士卒传授百姓习武,有人担心会招来非议,赢稷直接用老聃、孔丘、孙武遍传学说的事,堵上了这人之口。

    统一了思想后,赢稷又和荀彧开始往各地分发聘书,对于当世有名望的人,两人几乎都给发了个遍。

    基本上是赢稷亲口一封信,然后附赠一本对方研习学说的书本。

    比如荀况,赢稷在亲自写信发出邀请的同时,附赠了一本用纸印刷出来的《论语》。

    荀彧在一旁帮着一起写信的同时,有时也不禁瞄过赢稷封口的署名。

    不过令他好奇的是,大多人名他并没有听过。

    比如:

    惠施。

    鬼谷子。

    欧冶子。

    许行等人。

    至于那些展露名声的人,如:墨翟、邹衍、孟轲、列子、庄周等等人,两人一个不漏,尽数邀请了,至于能不能邀请到,就不再他们的考虑中。

    甚至让众人更目瞪口呆的是,赢稷还给老聃、孔丘、孙武发起了邀请,美其名曰,这是礼数,至于圣人会不会来,那是他们的事。

    众人歪头一想,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没毛病。

    蓝田众人,在忙乎着邀请函的事,百家学府、私塾、乃至白纸、印刷术、乾坤袋的事渐渐朝周边传开。

    白纸、印刷术,和更神奇的乾坤袋,因为没有见过实物,只知道白纸是如今竹简的代替物。

    不过相比竹简的笨重,纸张轻薄如纱,容易携带,而印刷术,就是把字印在纸张之上的技术。

    至于传说中能纳须弥于介子的乾坤袋,百姓们在惊叹之余,只能凭空想象。

    不过,百家学府、私塾,经过其他人一解释,大家就一片恍然,原来这是教人读书认字的地方。

    和当今学生去师长家求学有异曲同工之效,一个是师长收徒亲教,弟子数量少,一个是师长打开门庭,有教无类,不禁各路学子求教的地方。

    百姓们懵懵懂懂,可蓝田一系列石破天惊的事,传入有心人耳中,确实如巨石砸在平静的水面,泛起了巨大的涟漪。

    ……

    豫州,颍川。

    荀氏家族的书房之中,三代同堂而坐。

    端坐上首的是如今的荀家家主——荀况,和孟轲齐名的儒家二代圣人。

    下首左边坐的是荀况的八子之一,第六子荀爽,荀慈明。

    在豫州之地,荀氏八子各有才名,被人尊称为荀氏八龙,而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更是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称。

    另外一边,跪坐着一个木讷老实的年轻人,正是荀攸——荀公达。

    当年儒门创始人孔丘驾临荀府时,就对人言,荀公达,非常人也,大智若愚不外如是。

    其后,他还点评了荀彧为王佐之才,至此,荀氏满门英才,闻名世间。

    “招贤令,百家学宫,造纸、印刷,着书立著,赢小友倒是做得好大事情。”

    荀况看完书信,把信纸传给下首两人,他翻看起还散发着墨笔清香的《论语》,看着上面那方正的字体,不由出言赞叹道。

    过了片刻,荀爽和荀攸也看完书信,同时传看了一下《论语》。

    随后荀爽看向上首,道:“父亲,不知你有何打算?”

    “你们有什么看法?”荀况不答反问。

    知道是自家父亲在考校自己,荀爽看了看对面呆呆的儿子,就知道对方还是一如既往地惜字如金。

    于是沉吟片刻道:“观蓝田侯这些时日做得事,其确有雄心壮志,文若心中也言其雄才大略、礼贤下士,希望我们前往助之。”

    “孩儿是相信文若的眼光的。”荀爽说道这里,微微一顿,见父亲和自家孩子面不改色,只能继续道,“不过我荀氏家族,自祖上开创以来,一直在豫州之地扎根,如今更与周边世家同气连枝,怕是不容易就这么走了。”

    说到这里,面露难色。

    上首的荀况突然道:“为何要举家迁移?”

    “啊,莫非父亲是打算推拒了此请?”荀爽一脸不解,当初,父亲让荀氏最优秀的人才跟随而去,往日里也多夸赞那蓝田侯。

    如今对方在遥远之地做出好大事情,他本以为父亲会答应下来,难道是他误会了。

    见状,荀况摇头道:“你呀,莫不见那小子颁布的自由、中立准则,百家学府不算他之势力,其内师生来去自由之意。”

    “父亲的意思是?”

    “我观九州之地暗藏杀机,有龙蛇反复之象,怕是离烽烟大起之日不远矣,为父应邀而去,不过是为儒家争得一席之地。”

    “至于西陲之地,有文若一人在,足以。”

    话落,荀爽若有所思,隐隐感受到世家长存之道,当下心悦诚服地起身道:“是,父亲,孩儿明白了。”

    喜欢重生之定鼎天下请()重生之定鼎天下。

    [一起品小说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看小说不过瘾,来古风电影网!看美剧尽在gfd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