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七七事变】(/)
“嗙嗙嗙!”
“叮咚!叮咚!叮咚!”
半夜三更,拍门声和门铃声交替作响,可见敲门者有多么焦急
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周赫煊却没睡觉,而是坐在客厅沙发上抽烟听到外面的响动,周赫煊对于珮琛说:“把人请进来吧”
于珮琛连忙起身,走出去一看,张季鸾已经进了花园,是被上海周公馆的门房放进来的
“张先生,有什么急事吗?”于珮琛好奇地问她到现在还满头雾水,不明白周赫煊为何彻夜不眠,而且还让她一起坐在客厅里等候
张季鸾显得非常慌张,边走边说:“日军包围了宛平城!”
“日本人真动手了?”于珮琛惊得浑身一颤
宛平城是守御北平的门户要冲,位于后世的北京西五环宛平若失,整个北平都将被包围,日军的战略意图已经暴露无遗
两人来到客厅,不等周赫煊开口,张季鸾就说:“刚接到电报,日军包围宛平城,说是有士兵在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城寻找下落,二十九军正在与日方紧急磋商”
“坐吧,先喝茶”周赫煊亲自帮张季鸾冲茶水
张季鸾急迫道:“都什么时候了,哪有心情喝茶?明诚,你说这次日军是真要进攻北平,还是仅为简单的冲突?”
周赫煊无奈苦笑:“你觉得真有日本兵走丢了?”
“就算有士兵走丢,也没理由进城找人啊,明显就是小日本的幌子!”张季鸾道
周赫煊冷笑说:“跟当初的九一八事变如出一辙,先是演习制造借口,然后蛮不讲理的发兵进攻”
“华北危矣,”张季鸾心情难受,说道,“你来写篇社论吧”
周赫煊摇头道:“不急,再等等”
“还等什么?”张季鸾问
“开战的消息”周赫煊说完就闭上双眼,靠在沙发上静养精神
张季鸾道:“我已经派人守在电讯室,让他们接到消息随时来电话”
随着电报技术的普及,电报机越来越便宜,廉价到稍微富裕的公司都能购置为了方便新闻信息传递,《新闻报》、《申报》、《大公报》等报馆,以及一些大型通讯社,纷纷创建起自己的电讯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已经天色发白
张季鸾坐立不安,于珮琛神思不定,只有周赫煊躺在沙发上打盹儿
“叮铃铃!”
电话铃声响起
于珮琛和张季鸾同时惊醒,不分先后的去接电话筒
于珮琛朝张季鸾微微一笑,把手收回来张季鸾也顾不上废话,拿起话筒就说:“喂,我是张季鸾!”
电话那头说:“张总编,出大事了!刚刚接到北平消息,今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二十九军219团3营将士,正在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
周赫煊突然睁眼,摊手道:“把电话给我!”
这时的电话声音很大,只要站得不远,旁人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用不着张季鸾复述通话内容
周赫煊接过电话筒,说道:“我是周赫煊,以我个人名义,通电全国:兄弟们,姐妹们,同胞们,战争已经爆发,平津危矣,华北危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不能妥协退让,否则华北将变成第二个东北,只有全民坚持抗战才是出路!余恳求各党派势力,放下矛盾,放下争端,一致对外!”
电话那头的速记本领很强,只过了几秒钟,便回应道:“周先生,您刚才说的我都记下了现在复述一遍,看是否有错漏:兄弟们,姐妹们,同胞们……”
“没有错误,请尽快通电”周赫煊说
挂断电话,周赫煊从衣兜里拿出稿件:“这是社论,你拿去刊发号外吧”
“你早料到了?”张季鸾惊道
周赫煊点头说:“半个月以前,这篇社论就写好了日军从六月中旬至今,多次在卢沟桥和宛平河套演习,其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宋哲元及其部下,应该也是能猜到的,只是他们不愿接受现实,还抱着侥幸心理而已”
张季鸾深感佩服,说道:“那我回报馆了,我也要写两篇文章”
“去吧,别耽误了时间”周赫煊点头说
等张季鸾离开周公馆,周赫煊颓然瘫在沙发上,七七事变终于还是如期而至了
于珮琛问道:“先生,我们该做些什么?”
“只能看着,”周赫煊颓然道,“该说的话,我都在《大公报》社论里写了,剩下的就是政府和军人的事情”
……
在周赫煊通电全国的同时,国党和共党相继发了通电
许多没能力自设电讯室的小报馆,直到半上午才接到消息,随即慌慌张张的准备发号外
北方事变,举国皆惊!
身在庐山的常凯申,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随即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当天下午,红军各部将领联名电告常凯申:“红军将士,咸愿再委员长领导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事实上,就在七月七号那天,周公便已经来到上海,同行的还有博、林二人他对地下党员做出七月指示:“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和为国的全面抗战势在必行,不可避免……不久,上海和北平都会发生意外事变,形势会急剧变化对此,我们思想上必须有足够的准备”
周公这番话说出口,还不到12个小时,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
紧接着,周公又以看戏的名义,借黄金大戏院的办公室,与文化界和统战人员座谈
此次座谈,被誉为“上海文化史上一个转折性事件”,自此之后,左翼文人纷纷成立爱国救亡组织,并把矛头从阶级斗争转为对日抗战,各种各样的爱国救亡诗歌、小说、散文、话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上海,公共租界
邵洵美和徐志摩二人,正忙着筹备《春望》诗刊编辑部印刷和发行事宜由邵洵美负责,稿件的收集和编辑由徐志摩负责,戴望舒被请来兼职做副总编,《春望》诗刊的封面由刘海粟专门设计
辛苦了两三日,办公地点已经选定,诗刊的版面设计也差不多搞定
张嘉铸则负责编辑部的装修,其实没有那么麻烦,随便弄些办公桌椅进来即可,连墙壁都用不着粉刷
徐志摩一大早就来到编辑部,屋内搬上搬下吵得厉害,他干脆拿着稿件跑到阳台上去看
“写的什么狗屁!”徐志摩顺手把诗扔到地上
戴望舒捡起来一看,顿时笑道:“郁达夫的诗你也扔,不怕创造社那帮诗人找你麻烦啊?”
徐志摩讥讽道:“他那也叫诗?”
戴望舒劝谏说:“周先生创办《春望》诗刊,是想团结各派诗人救亡图存人家创造社积极响应,郁达夫专门从福建寄来诗稿,怎么也要给点面子才是”
“我是就事论事,并非徇私报仇”徐志摩解释道
新月派和创造社,以前是打过笔仗的
徐志摩暗讽创造社是“文坛细菌”,破坏了中国文学的健康和尊严而创造社则讥笑徐志摩为“小丑”,指责胡适为“妥协的唯心论者”,说新月派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买办“绅士”
以两派历来的矛盾而论,说实话,徐志摩担任《春望》诗刊主编,人家创造社愿意投稿已经很给面子了
戴望舒继续劝道:“志摩兄,这首郁达夫的诗,你还是刊发吧郁达夫名气大,读者也多,有利于诗刊打出局面”
徐志摩激动道:“名气再大,也要用作品说话,你看看他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郁达夫寄来的这篇诗稿,是他在福州凭吊戚继光祠时写的,名为《游于山戚公祠》: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这首诗怎么讲呢,说好听点文字质朴、雅俗共赏,说难听点不文不白、技艺拙劣
能入徐志摩的法眼才怪了
戴望舒见徐志摩死不松口,建议道:“不如,选郁达夫去年写的那首词?”
“哪首?”徐志摩问
“《满江红》,也是凭吊戚继光的”戴望舒找来纸笔,迅速把郁达夫去年的作品默写出来,这记性也是够好的
徐志摩仔细品鉴一番,点头道:“这首还勉勉强强,就选这首了”
《满江红》: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酬千杯,蓬莱阙
戴望舒又问:“周先生有新作吗?《春望》创刊号,怎么也该刊一首他的作品”
“还没收到,他说正在创作当中”徐志摩道
就在此时,楼下街头报童狂奔,大喊:“号外!号外!卢沟桥发生事变,日寇进攻宛平城!号外!号外……”
徐志摩和戴望舒对视一眼,俱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戴望舒喃喃道:“都被周先生料中了啊,真的在一周之内发生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