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押运饷银(/)
崇武所内,吴炼已经收到消息,“这张大还有些能耐,要是我们那批丝绸被巡检司的人查起来还真不好解释,”这批丝绸可是吴炼从海寇手里低价收过来的,
“走,我们前几天不是准备了一批生铁熟铁吗,我们给张百户送过去,顺便探望探望,”吴炼对着总旗说道,
“张老弟,不错啊,陈群这样难缠的角色都被你打法了,”吴炼向着张大竖起来大拇指,“这里有些生铁熟铁,你点一下数,”
“不用,吴哥我还信不过不成,”张大看了眼马车,站着没动,“不过,吴哥,是这样的,上一批货已经运出去了,这货款还得等几日,”
吴炼听到张大的话一愣,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下,笑着说道,“好好好,没事,过些日子我再来取,张老弟我岂能信不过,”
吴炼带着马车往回赶,“这张百户赊账都赊到老子头上来了,还真没有把老子当他上官,”吴炼破口大骂起来,
张大看着地上的熟铁,想着将这些熟铁打制些铁甲,由于张诚已经回张家寨了,张大只能骑马去泉州府,进入泉州府,张大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便找了一家酒楼坐下,
“小二,给我来几个小菜,再来三碗白米饭,”张大大声喊着,
“这袁崇焕真是无能,竟然让鞑子攻入京畿重地,”一名书生气愤的说着,
“对啊,竟然在圣上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辽,真是不知道谁给他的胆子,”另一名书生摇了摇头,
张大听到鞑子杀进关内,叹了口气,匆忙的将桌上的饭菜吃完,
“铛铛铛,”铁匠铺内传来铁锤敲击声,张大看着铺子里都是些锄头柴刀,
“你们可会打制铁甲,”张大开口说道,
老铁匠放下铁锤,看了眼张大,“铁甲我们会打制,但是我们不能给你打制,”老铁匠继续捶打着铁胚,
“你们可认得这个,”张大将自己的官印拿了出来,
“认得认得,”老铁匠看到官印,变得拘谨起来,
“我看你们打制些农具也挣不了不少钱,我给你们工钱,并且管吃管住,你们只管给我打造铁甲便是,”张大拿出一锭银子出来,摆在桌子上,
老铁匠搓了搓手,将银子拿起来,揣进衣兜里,“行,我这就收拾收拾,”老铁匠将铁匠铺关了,带着两个徒弟,赶着一辆牛车跟在张大后面。
七日后,福建巡抚衙门内,“诸位,现如今西北大旱,京师重地被鞑子肆虐,陛下殚精竭虑,我们身为臣子,理应为君分忧,几日前,朝廷已经传来文书,让江南各州县运送钱粮北上,我不希望听到任何人的推脱,诸位可听明白了,”邹维琏看着站在下面的知府知县,
下面的知府知县都相互打量着,没有一人敢站出来推脱,“就这样,你们都下去准备,”邹维琏挥了挥手,
惠安县县令一脸愁苦的坐在大堂上,还是先将钱粮筹措齐备,“来人,将各位乡绅都请过来,”
惠安县的乡绅都过来了,陈群走在最前头,“知县大人不知在为何时烦忧,”陈群开口问道,
“现如今大明内忧外患,鞑子攻入京畿,陛下殚精竭虑,我们也该有所担当,这次将各位召集过来,是想请各位相助一二,”县令一脸殷切的看着各位,
陈群早就猜到县令找自己没什么好事,但是奈何人家是一县之首,“在下愿意出银一千两,”陈群首先站了出来,
“我也愿意出两百两,……”
其他乡绅都站了一来说道,
“好好好,各位不愧是忧心国事之人,我一定为各位向朝廷请功,”县令站了起来,竟然流下了眼泪,
陈群看着县令,心里十分鄙夷,但是还不得不佩服,
县令擦了擦眼泪,这些乡绅还算知趣,自己也就不追究他们私自出海的事了,将封密信收了起来,
“不知大人要派谁运送这钱饷?”陈群开口说道,
“呀,我也是在为这件事烦忧,”县令愁着脸说道,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县令脸色一正,“不知陈举人可是有好人选?”
“回禀大人,前些日子我们惠安县来了一位张百户,此人英勇过人,曾参加过对海寇李魁奇围剿,可堪此任,”陈群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好,没想到我们惠安县还有这样干才,”县令拍声叫好道,也不管这张百户是否有这能力。
张大感到有些抓狂,将手里的公文丢在桌子上,“张大这上面说什么?”铁蛋凑上来说道,
“县里有一批饷银,让我们押解到南京,”张大叹了口气,
“南京,这得走多远的路啊,”铁蛋虽然没有去过南京,但是也知道南京特别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