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圆脸,平头,阳刚中带着书卷气(/)
最新网址:www.xs.fo
庆丰厂制造的第一批五六半,除了曾纪兰留了三支在鲁西军区。344旅和386旅两位旅长各要走了五支。
718团韩团长给了一支给刘宣传员,怕人调侃,又给了胡芷江一支。
留下了三支。
其余十二支,都送到集团军前指去了。
集团军前指和主力师的首长们非常喜欢这个枪。
本来想命名为向阳式步枪,江向阳不同意,坚持让首长们命名,不知道是谁念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事缚住苍龙,首长们一致同意,取名长缨式步枪。
这次派副参谋长带着闵鸿胜过来,就是希望拿到这个枪支全套图纸。
太行山根据地,准备以后就生产这个步枪,提供给八路军主力部队。
毕竟半自动步枪,少了拉枪栓多余的一个动作,在冲锋时候的火力压制,狭路相逢时候,是不一样的。
至于弹药消耗。
反正八路军从来就没有弹药充足过。
特别是聊城一战,首长们根据吴政委事后提供的战况复盘,打的那个凶险。
要不是最后把鬼子辎重抢了,蓬莱县大队别说四面开花完成任务,怕是最后一个人也别想活着走出鬼子环形工事。
甚至整个渤海支队,到最后可能都会拼到子弹打光。
“向阳,你是这个枪的设计者..你说说,这个枪跟花机关枪比较,谁更适合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副参谋长对五六冲的性能,款式非常满意,拿在手上,就舍不得放下来。
单发点射和连发,都打空了两个弹夹。
不用看数据,就凭借直觉,就觉得这个枪比歪把子机枪实用太多,火力猛,不用刷油,还不卡壳。
配合三三制,相当的有威力。
“设计者不敢当,这枪,是我和庆丰厂老师傅们一起琢磨出来的。”
听见江向阳把功劳往厂里推,熟知内情的滕虎忱和张源毅对望一眼,脸上全是笑容。
当着首长的面,两人也不会拆江向阳的台。
从黄参谋长口中,他们已经知道一些情况,庆丰厂已经烙上了渤海支队山头的印记。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自己不清楚利害关系,就让江向阳处理。
“那你就评价一下,毕竟你的警卫部队,已经开始试用,相比我们更熟悉一些。”
闵鸿胜满脑子都是这个枪的导气原理。
看着拆卸的一堆零件,正在发愣。
倒是一边的颜狗别书琴抱着一把五六冲抢答了。
“首长,战士们肯定觉得这个枪漂亮,以后八路军主力,就用这个枪了,就叫做长缨式冲锋枪。”
“这枪,怕是不符合你的审美吧?”
别书琴诧异的看着江向阳..“给个解释,我觉得很漂亮啊!”
“如果长缨式冲锋枪像一个男人,一定是圆脸,平头的,气质是阳刚中有些书卷气,还带个眼镜。”
正在喝水的吴政委,听见江向阳的话,一下子就喷了。
圆脸,平头,阳刚中带着书卷气,还戴个眼镜。
不是陈旅长是谁?
“向阳,我给你说,你这话传陈旅长耳朵里,他能管你要一百支冲锋枪。”
这几把五六半冲锋枪的准星上面,有个环。
确实像是一副眼镜。
江向阳和吴政委不打趣还好,一说,副参谋也觉得气质上有点像陈旅长。
一起大笑起来。
顾心宜姐妹也捂着嘴,看着别书琴赶紧放下手里的枪。
“江向阳,你得想个办法,把机枪气质,设计的像咱政委。”
没见过这样坑自家男人的,这次连滕虎忱和张源毅也一起笑起来。
“吴政委这么帅,至少要比得上德国34通用机枪,只可惜,这个机枪工艺太复杂,零部件要求很高,加工难度还大,庆丰厂批量划不来。”
国民政府的德械师是在1933年开始组建的,而34轻机枪是在1934年才研制成功,并在1935年开始装备德军。
加上之前在选定武器时候,30表现并不出色。
所以国民政府的那些官员,在完成合同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34这款枪,而是选择了捷克式。
34以及它后续改进的42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军队对日杀伤的利器。
挺遗憾的。
江向阳也想过,让欧美的华侨帮忙,弄一挺34回来,然后改进成为42。
但是滕虎忱和张源毅都不是枪械专家,在自己解释过56式机枪的导气原理,绘制出机枪的实物图纸后。
长缨式机枪的生产,都没有完成。
能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超出他的期望了。
“说来还是我们几个没用,长缨式机枪难产,正好闵厂长来了,帮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几个地方。”
闵鸿胜还没明白长缨式冲锋枪的设计思路,在零件堆旁边,就被滕虎忱拉走了。
也不顾这里还有这么领导。
副参谋长和吴政委也哑然失笑。
原来觉得闵鸿胜在这些方面,已经算是比较独特了,现在看来,他们这些做机械的跟我们八路军好多军事干部一样,对于人情世故,确实不是很看重。
战争年代的首长们,也不会因为这个产生芥蒂。
副参谋长和吴政委更希望他们能取得突破。
毕竟现在缴获的鬼子6.5口径子弹,以及弹壳复装以后所占据的比例,已经超过八路军自身弹药数量的四分之三了。
鬼子的九二重,歪把子,确实不好用,不管是战斗时候装填弹药刷油的过程,还是卡壳都会影响战斗力。
“江向阳,我听说,胶东的葡萄酒,可是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拿过金奖的。”
江向阳就知道别书琴要问这个。
她不怎么喝酒,酒量也不大,纯粹比较喜欢起哄。
吴政委喜欢喝酒,却很克制。
打马步芳那次,战斗打完大家都很高兴,跟那些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喝酒。
江向阳却发现,一直没有沾酒的顾心宜姐妹酒量有点深不见底。
“那些洋人懂什么酒,青岛的啤酒,烟台的葡萄酒,都是低度酒,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看来,怂人乐。我给你说,烟台酒厂的设备,二次打烟台时候,都被我们拉回来,转产手榴弹和地雷了。”
“怎么可能?酒厂也能转产武器?”
别书琴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是真的,负责张裕厂的经理,叫做张日清,鬼子海军占领烟台,就想让他的工厂转产武器,他不愿意,躲到了乡下葡萄园里面。我们第一次打烟台以后,他主动联系八路军,希望我们帮忙,撤出他们在烟台厂子里的机器。”
“如今他爱人在蓬莱根据地做小学老师,也在晚上开设夜校给老百姓扫盲,他心疼爱人太累,有时间就在根据地帮忙。”
别书琴才不管这个。
“那你们根据地肯定有酒喝,我要喝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