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云变幻与皇权暗涌(/)
最新网址:www.xs.fo
一、都护府初设的困境都护府分支在西域的设立工作正式启动。首批人员在张铭的带领下,开始在选定的战略要地搭建营地、修筑工事。然而,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
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刚刚建好的简易房屋时常被吹倒。物资的运输也成了大问题,从内地运来的粮食、建材等物资,在漫长的运输途中损耗严重,而且还不时遭遇小股马匪的袭击。
张铭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组织人员加固工事,另一方面加强了物资运输的护卫力量。同时,他继续深入各部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但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部落,看到建设工作如此艰难,更加犹豫不决,甚至有个别部落开始与都护府保持距离。
在朝堂上,李林甫等人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发难。“太子殿下,你看这都护府分支设立工作如此不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见成效。这足以证明这个计划是错误的,应该立刻停止。”李林甫阴阳怪气地说道。
李适看着李林甫,心中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有发作。“宰相,任何新的举措在实施初期都会遇到困难。如今只是暂时的困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克服。而且张侍郎在西域积极应对,已经在努力解决问题。”
然而,李林甫并不罢休,他联合其他一些大臣,不断在朝堂上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试图动摇李适的决心。
二、后宫的微妙变化
在朝堂纷争不断的同时,后宫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德妃之乱虽然已经过去,但后宫中的暗流依然涌动。
李适的太子妃王氏,是一个聪明且有主见的女子。她看到李适在朝堂上的压力,心中十分担忧。她开始在后宫中积极活动,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妃嫔交好,试图为李适争取更多的支持。
一次后宫的宴会上,王氏特意与几位地位较高的妃嫔坐在一起。她笑着说道:“诸位姐姐,如今太子殿下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我们身为后宫之人,虽不能直接参与朝政,但也应该在背后支持他。”
一位妃嫔点头说道:“太子妃所言极是,太子殿下一心为了大唐,我们自然要支持他。只是如今朝堂上反对之声不断,实在让人忧心。”
王氏接着说:“姐姐们放心,太子殿下自有主张。我们在后宫也要团结起来,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和睦,也算是为太子殿下分忧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妃嫔都愿意支持李适。有一位贵妃,与李林甫暗中勾结,她在后宫中散布一些不利于李适的言论,试图制造混乱。“听说那都护府分支设立就是个错误的决定,太子殿下一意孤行,只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她故意大声说道,引得周围一些妃嫔纷纷侧目。
王氏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生气。她决定找个机会与这位贵妃当面理论。
一天,在御花园中,王氏遇到了这位贵妃。王氏走上前去,冷冷地说道:“贵妃娘娘,后宫不应该议论朝政,更何况是传播不实之言。太子殿下为了国家殚精竭虑,你这样做居心何在?”
贵妃轻蔑地看了王氏一眼,“太子妃,你别以为你能护着太子。如今朝堂上反对声一片,他的计划迟早会失败。”
王氏毫不畏惧,“贵妃娘娘,你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吧。若再在后宫中胡言乱语,休怪本宫不客气。”说完,王氏转身离去,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揪出这个背后的黑手。
三、西域部落的新动向
在西域,经过张铭的不懈努力,情况终于有了一些好转。他成功说服了几个一直犹豫不决的部落,这些部落愿意提供一些人力和物资,帮助都护府进行建设。
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阿力木对张铭说:“张大人,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诚意和决心。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大唐不会亏待我们。我们愿意与你们一起把都护府建设好。”
张铭十分感激,“阿力木首领,感谢你们的支持。大唐一定会与你们携手共进,让西域变得更加繁荣。”
然而,就在都护府建设工作稍有起色的时候,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回纥残余势力与西域的一个小部落勾结,企图破坏都护府的建设。他们暗中派人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都护府的设立会让他们失去自由,还会掠夺他们的财富。
一些原本支持都护府的部落成员开始动摇,甚至有少数人开始参与到破坏活动中。张铭得知后,立刻采取措施。他一方面加强了都护府的安保力量,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再次深入各部落,进行辟谣和安抚工作。
张铭找到阿力木首领,对他说:“阿力木首领,这是回纥残余势力的阴谋,他们不想看到我们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戳穿他们的谎言。”
阿力木首领点头说道:“张大人放心,我会召集部落的勇士,协助你们维护秩序。那些被谣言迷惑的族人,我也会去说服他们。”
四、朝堂上的激烈对峙
朝堂上的争论愈演愈烈。李林甫等人不断上书弹劾张铭,说他在西域办事不力,导致都护府建设陷入困境,还引发了部落之间的矛盾。
李适看着这些弹劾奏章,心中十分愤怒。他决定在朝堂上与李林甫等人进行一次正面交锋。
“诸位爱卿,张侍郎在西域为了都护府的设立尽心尽力,遇到困难积极解决。如今只是因为一些小的波折,就对他进行弹劾,这公平吗?回纥残余势力的破坏,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张侍郎已经在采取措施应对。”李适大声说道。
李林甫冷笑一声:“太子殿下,张铭办事不力是事实。都护府设立至今,耗费巨大却毫无成效。若再不停止这个计划,只怕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一位支持李适的大臣站出来说道:“宰相,你这是故意找茬。太子殿下设立都护府分支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现在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以后还如何应对其他挑战?”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吵声此起彼伏。李豫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无奈。他知道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但这样无休止的争吵下去,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诸位爱卿,都安静一下。此事朕会派人前往西域实地考察,了解真实情况后再做定夺。”李豫说道。
李林甫心中暗喜,他觉得这是一个扳倒李适的好机会。只要考察人员回来后按照他的意思汇报,都护府分支的计划就有可能被取消。
五、考察人员的选派
李豫决定选派一位公正、有能力的大臣前往西域考察。经过一番考虑,他选中了礼部尚书刘泽。刘泽为人正直,不偏不倚,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威望。
李适对刘泽的人选表示满意,他找到刘泽,诚恳地说:“刘尚书,此次前往西域责任重大。你一定要如实了解情况,不要被一些不实之言所误导。”
刘泽抱拳说道:“太子殿下放心,臣定当如实汇报。”
刘泽回到家中后,立刻开始准备行程。他挑选了一些熟悉西域情况的官员和士兵,组成了一支考察队伍。
在他出发前,李林甫暗中找到刘泽,试图拉拢他。“刘尚书,此次前往西域,你可要好好考虑清楚。若能如实汇报都护府设立的种种弊端,日后必有好处。”
刘泽看着李林甫,心中十分厌恶,但他并没有当场拒绝。“宰相放心,臣自会秉公办事。”
刘泽带着考察队伍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一路上,他仔细观察沿途的情况,与百姓、士兵交流,了解他们对都护府设立的看法。
六、西域的真相与转机
刘泽一行终于抵达了西域。张铭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都护府建设的情况,包括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一些进展。
刘泽在张铭的陪同下,深入都护府营地、各部落进行实地考察。他看到了建设工作的艰辛,也看到了张铭等人的努力。那些原本被谣言迷惑的部落成员,在阿力木首领等的说服下,已经逐渐清醒过来,开始重新支持都护府的建设。
在与部落首领的交流中,刘泽了解到,大多数部落都希望与大唐保持友好关系,都护府的设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会。阿力木首领对刘泽说:“大人,我们知道大唐是为了我们好,虽然现在有困难,但我们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刘泽心中已经有了底,他知道都护府分支的设立是正确的,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回纥残余势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又纠集了一批人马,准备对都护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张铭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刘泽也参与其中,他说道:“如今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回纥残余势力的进攻。都护府虽然建设尚未完成,但我们有士兵、有部落的支持,一定能够守住。”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开始部署防御工作,加固工事、准备武器,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七、大战前夕与朝堂抉择
在都护府积极备战的同时,朝堂上也在等待着刘泽的消息。李林甫等人不断催促李豫做出停止都护府设立的决定,但李豫坚持要等考察结果出来。
就在大战前夕,刘泽派人快马加鞭送回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都护府的建设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强调了回纥残余势力的威胁和都护府抵抗的决心。
李适看着报告,心中十分激动。他立刻拿着报告在朝堂上向众人宣读:“诸位爱卿,刘尚书的报告已经说明了一切。都护府设立虽然遇到困难,但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毫无成效。现在回纥残余势力即将发动进攻,我们若此时退缩,不仅会前功尽弃,还会让西域陷入混乱。”
李林甫等人看到报告后,脸色十分难看。但他们仍然不甘心失败,试图继续狡辩。
“太子殿下,这报告也许有夸大之嫌。如今回纥势力强大,我们若贸然迎战,只怕会损失惨重。”李林甫说道。
一位武将愤怒地说道:“宰相,你这是胆小怕事。我们大唐的将士岂会惧怕回纥残余势力。都护府的设立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我们不能在关键时刻退缩。”
李豫看着朝堂上的这一幕,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诸位爱卿,都护府分支设立的计划继续推进。我们要全力支持张侍郎他们,共同抵抗回纥残余势力的进攻。”
李适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胜利。但他也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都护府能否在这场大战中守住,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也关系到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和未来的皇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