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政初行风云起(/)
最新网址:www.xs.fo
李豫龙御归天,新皇李治辰顺利登基。李治辰自幼受李豫悉心教导,心怀壮志,欲在父皇开创的盛世基业上更进一步,大展拳脚推行新政。新政的核心围绕着土地改革、商业扶持和人才选拔三个方面展开。土地改革旨在重新分配土地,抑制豪门大族的土地兼并,让更多的百姓有田可耕;商业扶持则是降低商税,开辟更多的贸易通道,鼓励民间商业发展;人才选拔方面,增设了更多的考试科目,打破门第限制,广纳天下贤才。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之上便炸开了锅。以宰相陈鸿儒为首的保守派大臣强烈反对。陈鸿儒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土地乃国之根本,豪门大族经营土地已久,贸然改革恐生大乱。降低商税更是不可,国库收入将大受影响,国家何以为继?”
李治辰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耐心地解释道:“朕推行新政,正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地可种,生活困苦,长此以往,民心必失。而商业繁荣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只要合理规划,商税虽降,但总量未必减少。至于人才选拔,朕要的是能真正为国家效力的贤才,而非只看出身门第。”
但陈鸿儒等人依然固执己见,他们联合了一众皇亲国戚和豪门大族,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他们四处散播新政的弊端,企图动摇民心。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开始对新政产生了疑虑。
与此同时,民间的一些商家虽然对降低商税表示欢迎,但对于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却心存担忧。他们担心新的贸易路线上会有盗贼横行,货物安全无法保障。而那些豪门大族更是暗中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在街头闹事,制造混乱,企图给新政的推行制造障碍。
李治辰深知此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他首先召集了支持新政的大臣,如户部侍郎苏文轩、吏部尚书林宇风等,共同商议应对之策。苏文轩建议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我们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详细解释新政的内容和好处,让百姓了解我们的用心。”
林宇风也说道:“对于那些反对新政的势力,我们不能一味地妥协。可以先从一些小的豪门大族开刀,树立新政的威严。”
李治辰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他下令在长安及各地的城门口张贴新政的详细内容和解释,同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宣讲。为了保障新贸易通道的安全,他调派了精锐的军队进行巡逻和护卫。
在朝堂上,李治辰也开始对保守派进行反击。他先是免去了几个在朝堂上公然诋毁新政的官员的职务,杀鸡儆猴。这一举动引起了保守派的极大恐慌,但他们依然不肯轻易放弃。
陈鸿儒等人决定联合起来,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向李治辰施压。他们在朝堂上集体跪地,痛哭流涕地说道:“陛下,新政违背祖宗之法,恐遭天谴。请陛下收回成命,以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李治辰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若一味地墨守成规,国家如何发展?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谁若再敢阻挠新政,朕绝不轻饶!”
然而,保守派的势力依然强大。他们暗中与一些地方官员勾结,拖延新政的实施。在一些地区,土地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豪门大族依然霸占着大量的土地,百姓们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治辰得知这些情况后,勃然大怒。他决定亲自前往各地巡视,了解新政的实施情况,并严惩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
他首先来到了洛阳。洛阳是商业繁荣之地,也是新政推行的重点地区。但当他到达洛阳时,却发现这里的商业并没有因为降低商税而繁荣起来。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大多门可罗雀。
李治辰微服私访,与一些商家交谈后得知,原来是当地的官员为了维护豪门大族的利益,暗中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使得商家们的经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李治辰立刻下令将洛阳的地方官员革职查办,并重新任命了一位支持新政的官员。同时,他还在洛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商业交流会,邀请各地的商家前来参加,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贸易活动。
在交流会现场,李治辰亲自发表讲话:“朕推行新政,就是要让大家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只要大家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朕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
他的讲话赢得了商家们的阵阵掌声。此后,洛阳的商业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又变得热闹起来。
接着,李治辰又前往了一些农村地区,视察土地改革的情况。在一个小村庄里,他看到许多百姓依然住在破旧的房子里,面黄肌瘦。当他询问土地改革的情况时,百姓们纷纷摇头叹息。
原来,当地的豪门大族勾结官府,将一些贫瘠的土地分给了百姓,而自己依然霸占着肥沃的良田。李治辰听后,心中十分愤怒。他下令严惩了当地的官员和豪门大族,并重新进行了土地分配。
经过一番努力,新政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李治辰知道,要想让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此时,朝堂上的斗争依然激烈。保守派大臣们并没有因为李治辰的巡视和严惩而放弃抵抗。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在暗中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
一天,李治辰接到密报,说保守派大臣们准备联合一些地方势力,发动叛乱,推翻新政,恢复旧制。李治辰心中一惊,但他并没有慌乱。他立刻召集了支持新政的大臣和军队将领,商议应对之策。
军队将领李将军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先发制人,调派军队将那些叛乱分子一网打尽。”
苏文轩则建议道:“陛下,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劝说那些地方势力,让他们了解新政的好处,争取和平解决。如果他们依然执迷不悟,再动用武力也不迟。”
李治辰综合考虑了两人的建议,决定双管齐下。他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向地方势力宣传新政的好处,并承诺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另一方面,他调派军队做好了战斗准备。
使者们出发后,李治辰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在这段时间里,他继续推进新政的实施,同时加强了对朝堂的控制。他提拔了一些有能力、支持新政的官员,打压了保守派的势力。
终于,使者们陆续带回了消息。一些地方势力被新政的好处所打动,决定放弃叛乱,支持新政。但仍有一些顽固的势力坚持要发动叛乱。
李治辰得知后,果断下令出兵讨伐。李将军率领精锐的军队迅速出击,很快就将那些叛乱势力镇压了下去。
经过这场风波,新政的推行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也让李治辰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他知道,改革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但只要他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治辰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新政的内容。土地改革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得到了土地;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大唐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才选拔制度也为国家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大唐在李治辰的治理下,正朝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迈进。而新政的推行,也成为了大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