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干一百天(/)
最新网址:www.xs.fo
昌城汽车厂,销售了一百六十五辆车辆到国外。哪怕是大部分是港澳地区的,这也绝对是振奋人心的事情了。汽车厂只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制造汽车让国内减少车辆进口,到现在却能逆向出口出去。
可以说这是为国争光,全厂要全力以赴来完成这次订单。
江成召开的临时会议就是这个订单生产的会议,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这一百六十五辆车辆的订单。
因为大部分订单是要在三个月内交付的,最迟的也就是四个月。就算是四个月交付,起码要提前半个月生产出来。
最后临时会议,在各部门的领导讨论之下,演变成了动员大会。提出了大干特干一百天的口号。
这个年代工厂和单位很少加班的,不是大家不愿意加班,是想加班没的加。
当订单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招工,多解决一些人就业的问题。
而普通职工,他们除了上班,很难有其他额外的收入,他们是愿意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挣更多的工资来改善家里条件的。
从广交会那边接来的订单,不属于计划订单,那就不能按照正常计划订单来大量招工。
所以汽车厂决定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这次的生产计划,第一个方面就是从省内各厂借调技术工人。
钣金工,锻工,钳工,磨工,镗工等等,十几个工种,找省劳动局安排人调。
另外就是那个机械工业技术学校,上一年不是招了五百学生,并且因为一些领导开开口,学生差不多招了六百人。
还有一个月,这学期等于学完了,就要进入第二年的学习了。只要是专业相关的,全部喊过来实习打下手。
连暑假也不放了,当然了,因为不是正常的毕业前实习,工资也不用给。一个中专应届实习生,工资都要三十多呢。
一个学生每月发十二块钱的伙食补贴就行了,也不发现金,直接搞一个饭票菜票代金券就是了。
一天四毛钱的伙食补助,对于这些中专生正涨身体的时候,那是吃的嗷嗷叫。
最后厂里也扩招一部分工人,就算没有这广交会的订单,工厂每个月都会招一些人。汽车厂的扩张就没有停止过,有时候这个产品添加一个车间,有时候另外又有一个产品要添加车间。
随着国内的工业发展,堆高车和托盘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内燃叉车基本上是生产出来一辆拖走一辆。
工业车辆的生产,一直是康书记带过来的一个副厂长负责的。车间建设了不少,因为托盘车和堆高车还有液压千斤顶体积小,现在都直接在建设一个大厂房了。
单层的车间太占用地面积了,现在汽车厂要建两三层的大厂房。
汽车厂在上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突破了六千职工,年后又多了一条悍马组装生产线。到现在快六月份,四个月内又招了二千多职工。
汽车厂现在是有八千多职工,江成是建议多招一批人的,直接突破一万人。广交会又不是举办一次,厂里的产品一直是高需求状态。
一个汽车厂,还不是一体化的汽车厂,能有上万职工,等于就是承担了上万个家庭的生活。
而且汽车厂只要保持发展,解决的不单纯是一万个家庭的生活。产业链上的工厂也是在招工的,第一汽车厂能提供三万个职工岗位,昌城这边的产业链也能。
现在因为汽车厂有机械组装车间,所有车辆产量其实已经在追赶第一汽车厂了。第一汽车厂可是花了六亿组建的大型央企重工业工厂。
除了汽车产业链这些工厂,因为昌城汽车厂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给昌城带来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了。
昌城钢铁厂正在建设,发电厂也在扩建,机械设备制造厂,涂料厂,皮革厂等等。很多行业都在扩张。
以点带面,对于一家上限很高的企业,它是能做到的。
就像后世的华为,靠它存活的企业数不胜数,不光能带动很多行业,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
汽车厂的上限还没在外省铺开,现在就走出国内了,虽然只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但可以间接的走向其他地区。
在五月二十九号中午,在邀请了老周老康还有厂里一些同事参加自己儿子的满月酒席后,江成也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江成的第一个儿子还没起名字,谭雅萱就等他回来起名字。这一个月内就是‘乖崽乖崽’的喊着。
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的,因为国内大力搞建设。叫建国,建华,建兴之类的名字很多。而初期的时候,叫援朝,援军,援华什么的特别多。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字特点,特别是领导干部,给孩子起名字不能乱起。给孩子名字起的不好也属于某方面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叫什么自在,自如什么的。人家可能会认为你是不是觉得活在这个国家不自在不自如了呀。叫什么傲天的,你想翻天呀。
老周和老康让江成给孩子起名叫江建国,毕竟算搞工业建设的。如果是部队的,就叫江卫国什么的。
就这名字谭雅萱还觉得好呢,说子承父业以后跟江成一样建设国家。
江成可不想要这样的名字,别到小孩读书的时候,一喊‘建国’,好多小孩回头。
花里胡哨的名字不能起,江成也没什么创意,他的思想也没那么高尚。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就为国家奉献一点,没能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而且江成能肯定自己在改革开放后能变得很有钱,这有钱得有命花。子女不需要他们有出息,活的平平安安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局面就可以了。
最后江成的大儿子还是起名叫江平,平平安安,四平八稳。
而在江平的满月宴席上,郑可认了他做干儿子。江成不光是邀请了郑可,张工张良也邀请了。
宴席过后,江成也是一样投入到工作当中,大干一百天不是说着玩的。
对于香江那边的要的巴士,江成除了造型外,其他的都得花心思来构思。他在后世也没拆过公交车。
而且香江的巴士方向盘是在右边的,结构可不能搞反了。另外就是质量问题,很多材料都得用进口的钢材。
国内虽然能生产钢材了,但品质不太好,江成不想出现没用几年就出现断裂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进口钢材,苏联的也没欧美的好。江成只能在款式和价格上创造优势,其他方面只要相差不大就算是可以的了。
另外就是轿车,虽然价格卖的便宜,但也不能真造的太差,在有限的成本里尽量造好一点。
还有一点,那就是真正昌城汽车厂独有的技术,安装硅晶体三极管,实现一把车钥匙直接启动到位。减少操作和更换断电器之类的。
江成在去广州之前,安排的工程师去四九城学习三极管制造技术的。现在都会来了,主要是学习土办法制造半导体芯片,而那土办法只能造很简单的芯片,制造的成功率还不高。
不过江成也只是用在汽车点火系统上面,精密度要求并不高。
江成也知道,这只是技术运用。车子制造出去,可能不出半年,岛国和西方国家都能运用到汽车上面了。
但没有办法,现在的技术偷学到都是本事。国内也没加入世界什么组织,西方又封锁。专利法对于国内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国内要是弄到国外的什么技术,特别是西方的,肯定是直接使用,不会有任何顾忌,西方也是如此。
何况三极管的关键是懂原理能造出来,而不是使用在汽车上。这东西给越南和朝鲜,让他们知道都没有用。
而岛国那边要是知道了,基本上老美就知道了。他们能制造出三极管,而且是用光刻机制造,不是土办法,速度更快更好。
江成不想去搞专利这事情,也不存在去申请专利,没办法申请,那样做就是跟直接送技术过去没区别。
唯一一点就是让大家知道这硅晶体三极管被中国先用到汽车领域上面就行,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工业起步虽然晚,但技术运用方面并不弱。
光凭借这一点,以后在广交会上,跟其他国家的人谈技术,人家不会觉得国内的技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