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强歌手毋庸置疑(/)
最新网址:www.xs.fo
余惟第二天当老师,也是他最后一天当老师,这节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他的最后一课。按理来说他应该做点什么给这段经历画上完美的句号,亦或是说些什么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种子……
但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又觉得没什么可说了。
以前余惟幻想自己当老师,脑补着用自以为是的经验之谈给学生留下启迪一生的话。
实则都是狗屁,当想着用自己的理解去教年轻人做事时,已经跟记忆里的长辈没区别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随他们去吧。
余惟什么都没说,只是按照田均备好的课简单推了一下科目的进度,不过在下课铃响起前,他又学着昨天一个个念名字分发完了作文本。
他也不求自己给他们的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要若干年后有人还记得他来过就好。
作文本到手后,五年三班的学生惊奇的发现,余惟不仅留下了批注和评语,还在右下角小心翼翼地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当然不是余惟自恋,他只是想着,以后孩子们长大了想在网上吹牛逼,好歹有个凭证不是……
实在不行,以后有老师骂他们“语文体育老师教的”时,他们能辩解说语文是余惟教的。
这锅他背了!
虽说他们的课程已经结束,但节目的拍摄仍在继续,余惟和池乐萦依旧在办公室做着手头的事。
怎么说呢,站好最后一班岗吧。
池乐萦自从拿到改编的《少年》后,整个人愈发明艳了,哪怕她心思深重,也会不自觉上扬嘴角。
这词,红的发光!
新版本格局很大,只是缺一个机会,而她正好有,几天后的音乐会,给了她这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这种事没必要从功利的角度来分析,只能说是她的荣幸。
已经什么都不缺了……
余惟在这个节骨眼上特地帮她改编,显然是有意为之,这份托举,说是大恩大德都不为过。
可能是她这个人私心太重,池乐萦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余惟图什么,这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好意,她也始终坚信这点。
毕竟改编这事总归是要花心思的,尤其新的歌词,明显是精心研究过的,说给就给,难免让人生疑。
从利益角度,她对余惟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个人层面也没什么特别,算是有点姿色,不过应该也入不了对方的眼。
那他图什么呢?
如果只是电影合作,那《少年》的原版足矣,哪怕不改编她也愿意帮忙,特地改编一手,反倒让她亏欠的有些太多了……
除非新歌词他张口就来,一点心力没花所以才率性而为,但这显然不可能,改编也得费点时间吧。
池乐萦这种算得清的最怕欠人情,尤其是猜不透的,欠的多了心里没底。
她坐在办公桌前头脑风暴的功夫,余惟已经开始码字有一会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但是边码字边站。
公布完佟予鹿和土著的比赛结果后,余惟着手写起了新歌剧情,经典土著打土著,歌不发,纯馋人。
适合小学生的歌太多了,除了儿歌经典,还有一些小学生神曲,不过后者明显是在玩梗,不能当真。
这些歌虽然在小学生群体中传唱度很高,其实它们并不适合小孩子,有点刻板印象了。
真拿“孤勇者”“逆战”给小朋友还是太违和了,无论内核还是形式都不匹配,歌都不错但不适合。
余惟是作为老师选歌,也不能太想当然了,还是得拿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好作品的。
除了课本上的老歌和网络流行,还有一种能代表小学生的歌,那就是——铃声。
前奏一响,回忆登场。
余惟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上课铃下课铃,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还有放学路上的《明天会更好》。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这首歌至今仍是很多学校的铃声,放学、午休、合唱,乃至毕业典礼。
当一天的学业结束,这首歌的旋律轻柔地响起,明天好不好不知道,但今天的苦是吃完了。
哪怕这个世界没有这首歌,它依然是一首充满希望平实温暖的作品,寓意也好,很正面,适合在大场面拿出来。
余惟记得他刷到过,老外第一次听这首歌也被勾起了童年回忆,这种事不知真假,也分人。
不过《明天会更好》绝对是好作品,好作品是具备跨越文化的能力的。
这首歌很经典,版本也多,光是余惟熟知的就有四版,最初版歌词有些低气压,成了废案。
正式版是由一众大牌合唱,妥妥的神作金曲,华语乐坛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女声版和童声版都被用来当过铃声,不过余惟还是更喜欢童声版。
童声在歌词的基础上赋予了一份纯真,明天会更好成了丝毫没有杂质的美好祈愿。
余惟也不拖沓,构思好剧情后直接开始敲起了键盘,写的慢都是对这首歌的不尊重。
【舞台灯光缓缓聚焦,一道修长的身影出现在朦胧的光晕中。
音乐前奏尚未响起,他却已闭上双眼,将话筒轻轻贴近唇边。
当第一句清唱响起时,那声音仿佛山涧清泉,悄然流入每位听众的心田。
“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
慢慢睁开你的眼睛。”
没有伴奏的加持,反而让他的嗓音更显纯粹动人,每个字都带着温暖的质感,在寂静的演出场馆里回荡。
演唱结束时,掌声如潮水般久久不息,群星鞠躬致谢,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
余惟当然知道群星是指三位及以上艺人共同参与的音乐项目,一般挂着这两个字的歌,不是神作也是大作。
不过他这个土著角色就叫群星……
毕竟原作就是群星云集,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还原经典,顺带骗点评论。
结果他更新五分钟以后打开章评,还真有读者在对应段落后面科普。
“一道身影怎么成群星了?”
“666,原来群星是一个人。”
“这要是其他文娱作者我会拉黑,毕竟是常识性问题,但这是余惟,我觉得这小子故意的。”
可惜余惟骗读者次数太多,终究演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他的想法瞬间就被揭穿了。
读者看到这也纳闷啊,谁家群星是一个明星啊,合着搞了半天这人就叫群星?
“我说群星是华语乐坛最强歌手,谁赞成谁反对?”
“还真是,作品多的夸张。”
网友整活的能力还是太强了,市面上很多神作都是群星唱的,如果这都不是最强,那谁是最强?
“我陈平不服。”
“冷知识,陈平也可以是群星。”
别说陈老前辈了,余惟自己都可以成为群星的一部分,这是真正的概念神。
余惟就随手一写,没想到网友真开始搞起抽象来了。
“这个叫群星的歌手太牛了,简直跟叫佚名的作者一样厉害。”
“唯二真神,作品无数。”
串的不像。
关键还真有傻白甜网友信了,主动聊起了自己听过不少群星的歌,每次声音都不一样,好厉害。
能一样就怪了……
照这么说隔壁老王也厉害,居然有那么多套房,资产堪称恐怖,甚至邻居还都能脱单。
“你是真会玩。”
池乐萦见网友聊的挺欢索性也去看了眼新章节,她对玩梗倒是没兴趣,反而更关注这首歌。
《明天会更好》光是这歌名就很不简单,格局足够大又通俗易懂的歌名,强者气息十足。
再结合余惟在“正能量”领域的实力,池乐萦心里已然对这首歌有了一定预期。
不过目前这两句歌词她有点看不明白,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怎么有种扰人清梦的错觉?
“该走了。”
余惟看了眼时间,虽然还没到放学时间,但他今天决定稍微提前一些离开。
不是他迟到早退,主要是以这学校领导的尿性,总感觉临走前会安排一个送行仪式。
不止娱乐圈喜欢蹭热度,各行各业都会,他们难得来一趟,眼看着节目取景即将结束,肯定还得薅一波。
除了蹭热度还能讨好一下,顺带展示学校的待客之道,形式主义的东西这学校可太擅长了,不得不防。
余惟看了眼随队的摄影师,这种送别环节,节目组肯定也想拍,他们估计也知道吧。
工作人员闻言尴尬地挠挠头,“就想着让三班的孩子们说声再见,好好跟你们道个别。”
那是想道别吗,不是想消费情怀作秀?
再说点煽情的话上价值,骗的小朋友嗷嗷哭,余惟也上过学,对这种“感恩教育活动”记忆犹新。
送别估计不至于那么离谱,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仍然是一种胁迫,形式大于内容,没必要,也没意义。
他的告别,在下课后“老师再见”的那一刻已经结束了……
余惟没能力改变一切,至少他不想成为形式主义的帮凶。
也不能怪节目组,毕竟这种环节拍出来确实很有节目效果,也能上升价值。
跟节目组打了个招呼后,他简单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池乐萦悄然跟上,倒是也没说什么。
老实讲,她是想留下来的,因为综艺节目的强行升华环节很容易出圈。
小朋友表现的依依不舍一点,切片就能火,路人也容易买账,这么受小朋友喜欢的明星肯定不错,关注了……
留下对她有利,但池乐萦还是选择了跟着余惟一起走,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余惟的认可更有利。
她还是利己的,节目也就火一阵,但成为余惟的同路人性质就不一样了。
算计的明明白白,不过在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池乐萦还是有种莫名其妙的释然。
可能这也是她发自内心的选择吧……
没有强行升华的结尾,只留下歌声与微笑。
“你现在在想什么?”
池乐萦很好奇此时的余惟作何感想,毕竟这还是她认识对方以来,余惟最正经的一次。
“额,大概……愿此行终抵群星。”
算了当她没说,怎么还在玩这个梗,你也想成为最强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