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你不出兵,不布武,不招降,只顾玩乐——!!(/)

    最新网址:www.xs.fo

就这样——

    朱棣拼了半生,用无数粮草和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战略大势,就这么被活生生浪费掉了。

    大明二百年,若要说唯一有机会彻底掌控草原、整合蒙谷的时刻——就在宣德六年!

    而明宣宗朱瞻基,却亲手将这局面拱手送还草原群雄。

    他既不趁机收服残破的鞑靼,更不扶持其与瓦剌抗衡。

    任凭瓦剌击败阿鲁台、整合草原三部,吞并兀良哈、压迫海西女真……

    当这一切发生时,朱瞻基却沉迷于斗蟋蟀!

    而瓦剌的绰罗斯部,从原本西北角落的一个“野孩子”——

    就这样一步步成长为席卷整个蒙谷的草原帝国!

    朱棣用生命打造出的战机,被亲孙子一口吐了回去。

    若说土木堡之变的锅该扣谁头上,那朱瞻基首当其冲!

    不仅白白浪费掉老祖宗的战略成果,甚至还亲手挖坑,把自己儿子给埋了进去!

    虽然土木堡惨败,表面上看是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胡乱指挥,葬送大军,连皇帝自己都被俘虏。

    但如果当年朱瞻基把握住那一次战略转折,又怎么会轮到瓦剌强到能南下犯境?

    更何况——

    在土木堡大战之前,明军早在猫儿庄、鹞儿岭两场前哨战中——

    就已被瓦剌骑兵击溃,死伤惨重!

    当时的明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那支铁血劲旅的风采!

    仁宣时期,武备废弛,卫所制度形同虚设,战斗力早已严重下滑,几近崩溃。

    而瓦剌呢?

    早已不再是那个朱棣时代被狂虐的小部落!

    在土木堡之变爆发前,瓦剌的疆域几乎不逊色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时的帝国规模!

    此消彼长之下,哪怕朱棣亲自复生,也未必能力挽狂澜!

    “所以,瓦剌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朱棣的目光如炬,冷冷扫过朱高炽与朱瞻基。

    你们一个是仁宗,一个是宣宗。

    一个当了十个月皇帝,虽然时间短,我不怪你;

    但朱瞻基!

    你在位十年,却连草原上的局势都不曾布置一下?!

    瓦剌压境,你毫无作为!

    你爹朱高炽再怎么不行,我也不忍苛责;

    可你这个“好圣孙”,你斗完蟋蟀就没点脑子想过这天下大势?

    当年收服鞑靼、吞并草原的机会,就在你手中!

    你不出兵,不布武,不招降,只顾玩乐!

    老头子我呕心沥血布下的这盘大棋,被你一口唾弃!

    “这笔账,我今天就要和你好好算一算!”

    朱棣的语气愈发冰冷,声如闷雷,回荡殿中。

    而此刻,被这股压迫感锁住的朱瞻基,额头上冷汗直冒,浑身僵立,哑口无言。

    ——因为他知道,爷爷说得没错,一句都没错。

    等朱棣把话说完,他的战略思路已然一目了然。

    在永乐年间,因后勤供应受限,朱棣果断作出调整,主动将战线向南收缩。

    为了弥补防线内移的空缺,他在战术上采取更为积极的姿态。

    他施行“扶弱制强”的策略,先后两度深入漠北,迫使瓦剌与鞑靼屈服于明廷的名义统治。

    而到了永乐末期,由于鞑靼首领阿鲁台愈发不服从号令,朱棣决意根除这个长期隐患。

    于是他转而扶持瓦剌,打压鞑靼势力,在暮年三度御驾亲征,一步步压缩鞑靼的生存空间——

    力图彻底铲除这个草原劲敌。

    遗憾的是,未及功成身退,朱棣便在榆木川病逝。

    尽管如此,他所铺设的战略蓝图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脱欢趁势崛起,将阿鲁台一步步逼入死地。

    明廷原本可借此千载难逢的契机彻底收服草原。

    然而,朱棣未曾料到,自己所立之继承者竟如此令人失望。

    “好圣孙”朱瞻基外表光鲜,实则胸无大志。

    如后人所言:“善于表面文章,却乏有治世之才。”

    朱瞻基不仅未能趁势收复草原,反而放任瓦剌坐大,最终反噬中原,成为明朝北部沉疴。

    而这一切,终究导致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

    在朱棣的追问下,朱瞻基只觉冷汗涔涔,张口结舌。

    此时的他,尚不知未来的自己竟将酿成如此祸事——

    更不明白瓦剌是如何壮大的,自然无从作答。

    但在朱棣这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眼中,仅仅从一场战役的走向,他便窥见了太多隐藏的信息。

    他甚至预见了自己死后的大明将走上的一部分轨迹——

    瓦剌的崛起从侧面印证了他的战略是正确的。

    他所谋求的长期效果,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兑现,却在身后逐渐呈现。

    然而他没想到,后继者们远不如他那般锐意进取。

    当大明面临收复草原的最佳时机时,朱瞻基却未能果断决策,错失战机。

    瓦剌的肆虐,最终酿成了边患成灾的局面。

    若非如此,历史或许将彻底改写。

    “好一个圣孙!”

    朱棣心头第一次真正生出更换太子的念头。

    也许让老二登位,会是更合适的选择。

    老二未必是治国明君,但绝不会眼睁睁错过这种一统北疆的良机。

    若能趁机平定蒙元余孽,边疆将得长治久安,永绝后患!

    土木堡之变这样可耻的败局,也就不会发生。

    而此时的小皇孙朱祁镇,还懵懂无知,只沉浸在对祖父战略智慧的膜拜中。

    “老爹太强了!”

    他在心里不断感叹。

    论打仗,爹确实有真本事!

    【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兵败被俘。】

    【他身陷异域,其屈辱堪比宋徽宗靖康之难。】

    【传言其被迫随敌人至京师外,衣衫不整。】

    【在城门下大声求援,由此落得‘敲门皇帝’的奇耻之号。】

    【后世更是戏称其为:大明真男人、草原研修生、大明挨锤王、土木头牌、骑猪逃生……】

    天幕继续映出朱祁镇的耻辱事迹。

    土木堡之战,明军惨败,皇帝竟亲自沦为俘虏,这在整个华夏史上实属罕见。

    朱祁镇被瓦剌挟持,远赴漠北。

    途中,竟被敌军押解至大同城下,当着自己臣民的面,发出哀求之声。

    守城士兵望着被羞辱的皇帝,一个个低头不语,愤怒与羞耻交织在心头,久久不能平复。


看小说不过瘾,来古风电影网!看美剧尽在gfd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