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理想的会议(/)
最新网址:www.xs.fo
这次的汽车制造会议,开的算是成功。但对于江成来说不那么理想,主要是来的外人有点多,他一开始的思路其实是想着跟产业链上的企业来一场技术互动的。这个时代的人,习惯了计划生产,计划创新,什么都等着计划来。
什么都按照计划来,本质上就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下面的人依靠着上面的人布置任务。
江成本来还想说一些老马语录的,学他说银行不作出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然了,他只敢说改变汽车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要敢乱说改变什么,那真不是豪情壮志,是严重的~~。这个年代,只能说突破和超越。
江成希望发动机厂能主动去研发和生产一些类型的发动机,而不是等着有任务有需要了,才开始去搞研发。
其实别说发动机厂了,就算是第一汽车厂那边,在历史上基本都是接到需求任务后,才开始研发其他车型的。
第一汽车厂总投入高达六亿多资金,三万多职工。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就生产解放牌卡车,东风牌轿车和红旗轿车。
另外就是东风牌轿车,只是仿造试制成功,根本就没有量产出来。可以说就是给红旗轿车的试制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这等于就是二十多年里,第一汽车厂就制造了一个解放卡车,一个红旗轿车。而且都是接到上面的任务才开始制造的。
当然了,第一汽车厂在红旗轿车上的基础上衍生了很多轿车车型,比如双排三排的,还有防弹的。
可不管如何,在江成看来第一汽车厂那么大的规模,自主性的确太差了。当然了,也可以说国内汽车行业起步晚,缺乏创造型人才。
不过江成自己也只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其实也就只能在民用车这个领域里稍微折腾一下。
要是真让江成回自己时代,让他去搞一个创新试试,并且创新后得成为主流车型之一。不能弄一个花里胡哨的车型,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就说创新。
很多汽车厂,都是搞一款类型的汽车,然后在这一款类型车内进行深耕,增加产量,适当的研发一些同类型局部构造不同的汽车。
就像解放卡车,也是有六轮越野型的。轿车弄双排和三排,改变底盘设计,也其实都是改良。
只不过不像江成这样,动不动是跨类型的产品设计。这样发展当然快了,弄出一个产品,就要增加很多个车间,起码要搞一个生产线出来吧。
而局部改造,可能是底盘和车身有所不同,零部件都还是一样的,很多车间最多是增加一些订单,并不一定要建设新的车间。
江成现在要生产的汽车,要量产就必须又要投入上百万建设一个机械车间。如果只是昌江轻卡汽车衍生出来的车型,那车门车头方面可能就不需要弄什么车间了。甚至现在的组装车间也可以顺带组装一批新款式的轻卡汽车。
江成其实也想跟第一汽车厂那样,专注提升产量就行了。二十年内,也就搞两款车,然后挤牙膏一样,隔几年来个局部提升。
涡轮增压,液压减震器,变速箱升级,发动机性能提升等等。一个造型的车,增加一样东西或者升级一样东西,就能算是新款式了。
但江成现在搞这样多跨领域的车辆,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在五六年之前,国内进口车辆每年要花上亿,这说明国内有需求。
江成把很多车型制造出来,国家能把进口投入的费用转到这边来,然后集中到昌城这边。
先富带动后富,这其实可以不是指人,让有钱的人带动没有钱的人。产业集中其实也是一种财富集中,然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诞生和发展。
赣省这边要建设钢铁厂的事情已经申请下来了,就因为汽车厂的大量需求,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上面都得支持。甚至还派了一个勘测队,来赣省勘测铁矿煤矿。
还有道路建设,昌城专区这边只是一个开始。当昌城这边的道路修好后,从城市到县城再到下面的乡镇,内部物资运输速度变快,成本变低。
甚至因为有了道路,又有汽车厂的存在,班车的数量肯定是要剧增的。而且道路修好后,之前因为洪灾,一百多公里的救援都要开车大半天的,可能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把救援物资和人员送达过去了。
特别是昌城离萍乡那边两百多公里,以前就算开车过去都要一天,道路修好后一天能跑一个来回了。
有了道路和运输汽车,公路运输才能发展起来。公路运输发展起来了,能带动很多方面的经济,经济好了,又可以修建更多更好的道路。
江成现在只想以国内车辆需求,来带动车辆领域里的经济集中在昌城。不去搞轿车,是费事费力,因为搞出来了,也是高层先分配。按照国内情况,‘需求’量是不高的。
上面不会让你把资源浪费在干部的‘享受’上面,到了某一级别后,就不会配汽车了。
康书记带过来的那批兵工厂的工人,现在还保留了不少人在造枪造子弹呢。在康书记看来,留一些人做一个样子就行,保留兵工行业的属性。
当枪和子弹要是不造了的话,第二机械工业部就没权利对汽车厂这边下达任务了,那时候汽车厂就是单纯的民用工业厂了。
本来康书记是想留一点人做样子就行的,但偏偏江成不愿意,让他把人员都留在了制造枪支弹药的车间。
当全民皆兵的时代来临,气枪产业就要起来了,汽车厂有这样多的机械设备,还有即将到来的工程师队伍。
到时候肯定不能错过那波风口,光造气枪都能给昌城提供上前岗位。
现在江成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工厂,让他们有自主的研发性,感觉比较难。
西方的封锁是全方面的,别说技术了,就算是普通的信息都很难获取。国内想了解国外的一些情况,都只能间接的了解,从苏联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了解。
没有渠道去了解西方,这间接的方式了解,还有可能是苏联或者其他国家把信息筛选后,才给我们看的。
要是能出口,不是以苏联为主的联盟国家。江成早就不管国内的形式了,管你什么内需分配,直接一声呐喊,在汽车领域里,什么好卖他造什么。
比如皮卡,老美那边的农场主最爱了。还有很多殖民地的地方,也能把皮卡卖爆来。
国内的人工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质量,拼价格都可以。
但在国内,农民连手扶拖拉机都买不起。你让大家自主去研发什么,研发出来的东西要是用不上,人力物力的消耗,人家厂长也是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