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音律初探与名曲(/)
最新网址:www.xs.fo
次日午后,刚吃过午饭,王明远便和李昭相约着,一起往松风乐舍走去。乐舍在书院一处僻静的角落,依着山势而建,周围种了不少松竹,风一吹,沙沙作响,倒是应了“松风”这名字,环境是真好,清幽得让人不自觉就放轻了脚步。
教习乐理的是一位姓沈的老教谕,老先生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灰色长袍,脊背挺得笔直,坐在一张古琴后,眼神平静如水,自有一股沉静威严的气度。
他一开口,声音不高,语速缓慢,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瞬间就让还有些嘈杂的学舍安静了下来。
“音律之道,非嬉戏玩乐。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和,对应五行,通乎人心,关乎天地秩序……”沈教谕没有半句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从最基础的乐理开始讲起。
紧接着,什么“十二律吕”、“黄钟大吕”、“工尺谱记法”……一连串专有名词如同密集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
王明远听的头皮一阵发麻,那些抽象的音符、玄乎的词语在他脑子里搅合在一起,很快就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他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这乐理感觉比连刷十篇艰深经义还要吃力。
他偷偷环顾四周,发现大部分同窗也都和他差不多,个个听得眉头紧锁,眼神茫然,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偷偷打哈欠。只有少数几个人,比如坐在他一旁的李昭,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不仅全程全神贯注,还不时微微颔首,嘴角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王明远心里暗自叹气,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经义文章他还能拼拼勤奋,这音律……简直像是开了另一套语言系统!
好不容易熬到理论部分讲完,沈教谕终于宣布开始实践。他布置的课业倒也直接:“今日,各自熟悉手中乐器,首要之务,便是找准其‘宫’音。音律之基,始于宫音,此音不准,余音皆谬。”
众人如蒙大赦,又个个愁眉苦脸地散了。
王明远抱着李昭借他的那把“松涧”琴,小心翼翼地走到学舍角落的一个蒲团上坐下,有点手足无措。这大家伙,咋摆弄?宫音?在哪根弦上?咋听出来?
就在这时,李昭凑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终于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和促狭笑容,压低声音道:“哎呀呀!明远兄!可算是让我逮着了!我终于发现你也有不擅长的事情了!哈哈!”
他夸张地拍着王明远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扬眉吐气”的得意:“我之前还以为你是个无所不能的天才呢!书法那么好,课业在乙班名列前茅,策论写得让教谕都点头,最可气的是年纪还比我小两岁!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今天可好,总算让我找着能指点你的地方了!哈哈哈,今天就让我来好好教教你,报一报平日你给我讲题的大恩!”
王明远被他这副活宝样子逗乐了,心里的那点窘迫也消散了不少,两人又打趣了几句便开始教学。
还别说,李昭教起来确实有一套,不愧是家学渊源,他没有再扯那些玄乎的理论,而是直接上手。
他先让王明远把手轻轻按在琴弦上,感受丝的振动:“别怕,放松点,手指不用太用力。”
然后,他耐心地告诉王明远如何通过简单的按弦和听音,来辨别最基本的音高:“你听,这根弦,空弦弹响是这个声音……手指按在这里,再弹,声音是不是变了?是不是更高了?对,就是这样……”
他讲得深入浅出,把复杂的乐理用最直白的话解释出来,甚至还会用手在琴弦上方比划着音高的变化,非常直观。
王明远本身脑子不笨,前世也有点弹吉他的底子,虽然也忘得差不多了,但对手指和弦的基本感觉还在,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加上李昭教得确实好,他很快就摸到了一点门道,至少知道了该怎么去寻找和确认那个所谓的“宫”音。
一个多时辰下来,王明远已经能磕磕绊绊地尝试着弹奏几个简单的音阶了,虽然手指还显得有些笨拙,音色也谈不上优美,但至少不再是之前那种一头雾水的状态。
练得有些累了,王明远看着眼前的古琴,脑子里不知怎地,忽然闪过一段非常熟悉、几乎刻在记忆里的旋律——前世周杰伦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的前奏。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凭着一种模糊的肌肉记忆和脑海里的音调,手指生疏地、试探性地在琴弦上拨弄起来。
“噔…噔噔…噔噔噔……”一段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常见曲调、带着明显流行音乐节奏感和旋律特征的音符,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地从他指尖流泻出来。
他弹得并不连贯,中间还错了好几个音,节奏也慢了好几拍,而且弹到一半,后面的旋律实在记不清了,手指就僵在了那里。
然而,就是这半段不成调、错误百出的弹奏,却让旁边的李昭如同被施了定身法,整个人都僵住了!
李昭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一种发现了稀世珍宝般的狂热光芒!
他死死盯着王明远还按在琴弦上的手,直到王明远尴尬地停下来,他才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一把抓住王明远的胳膊:“明…明远兄!你…你你你!你这是在逗我玩吗?!你这叫略懂?!你这叫粗浅?!!”
他的声音引来了周围几个同窗好奇的目光。
李昭却浑然不觉,激动得语无伦次:“这曲子!这旋律!这编配方式!我从未听过!简直是…简直是…妙不可言啊!音与音之间的组合竟然还能如此安排?跳跃又和谐,婉转又清新!完全超乎我想象!明远兄!你老实交代!你之前肯定学过!而且是跟一位绝世高人学过!对不对?!你刚才弹的这是什么曲子?是谁教你的?!这绝对是大师手笔!”
王明远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真是手欠!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
他赶紧摆手,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真诚又无辜:“宴之兄,你冷静点!误会!纯属误会!”
他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这哪是我会的!这是我以前在长安府的时候,偶然有一次,在街上听到一位游学的琴师弹过那么一小段。当时觉得调子挺特别,就依稀记下来一点。刚才练琴练得有点懵,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来了,就瞎弹了几下……真的就是瞎弹的,你看我后面根本就不会了!连调子都记不全!那位琴师我也就见了那一面,连姓甚名谁、是哪里人都不知道,早就不知所踪了。”
李昭听完,脸上的激动瞬间凝固,慢慢转化为一种极度的失望和惋惜,仿佛眼睁睁看着一件绝世珍宝从眼前溜走。他松开王明远的胳膊,喃喃道:“游学的琴师?就…就一面?再也找不到了?怎么会……这般惊才绝艳的音律大家,怎么会寂寂无名,如同神龙一现呢……我不信……”
看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好像比没考进甲班还难受。
王明远心里过意不去,只好安慰道:“宴之兄,你也别太失望。这样吧,等我下次写信回长安府的时候,我托那边的同窗和朋友帮忙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人知道这位琴师的消息。万一有线索,我第一时间告诉你,怎么样?”
听到这话,李昭的眼睛里才重新亮起一点光,虽然还是将信将疑,但总算没那么沮丧了:“真的?王兄你可一定要帮我留心啊!这等大家,若能得其指点一二,真是……真是平生幸事!”
“一定一定。”王明远连忙保证,心里却暗暗叫苦,这谎真是越撒越大了。
为了转移李昭的注意力,他赶紧指着琴上另一个地方,岔开话题:“宴之兄,你先别想那位琴师了,快再教我一下这个指法,我老是按不实,声音发虚……”
李昭被他一打岔,虽然心思还在那“神秘琴师”身上,但还是习惯性地被王明远的问题带了回来,重新投入了“教学”工作。
然而,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李昭几乎一有空就忍不住凑到王明远身边,旁敲侧击地打听:
“明远兄,你再仔细想想,那位游学的琴师长什么模样?年纪多大?穿什么衣服?身边有没有跟着书童或者带着什么特别的乐器?”
“哎,明远兄,你说他弹琴的风格那么独特,会不会是江南那位隐退多年的苏大家伪装的?我仰慕他很久了!听说他晚年就喜欢四处云游……”
“明远兄,他弹琴的时候,周围有没有人叫好?有没有留下什么名号?哪怕是个外号也行啊!”
王明远被问得一个头两个大,只能绞尽脑汁地圆谎,把那位“神秘琴师”描述得越发云山雾罩,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心里真是后悔不迭,早知道李昭是个“音痴”到这种地步,他当时就算把手剁了,也绝不去碰那几下《青花瓷》!